(来源:昭通市人民政府)
青瓦白墙的民居、宽阔平整的道路、沿路架设的太阳能路灯,夏秋之交,走进昭通市绥江县农业村马刁林美丽村庄,高“颜值”的民居村落让人眼前一亮。在村庄周围的千亩示范基地里,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牛心甘蓝,新鲜采摘的蔬菜被装运上车,准备连夜发往上海。
村民们在千亩蔬菜示范基地采收牛心甘蓝。(2022年8月2日摄)
“我向村集体公司承包了452亩地,每年种三季,年产值有600多万元,村集体公司每年可以分红30万到50万元,农民可以获得160多万元的务工费和25万元土地流转资金。”菜园经营者周传松一边装车一边告诉记者,他的菜园叫“云上菜园”,一是表示蔬菜绿色生态,二是以“云上”寓意沪滇山海情。
沪滇协作项目——马刁林乡村振兴示范园全景。(2022年8月2日摄)
“志合者,不以山海为远。”马刁自然村原本是个偏僻的贫困村,2021年,乘着沪滇协作的东风,上海市闵行区在马刁林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园,亮化房屋提升人居环境,平整土地增强土壤肥力,硬化道路完善基础设施,建设了1000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,还配套建设了蓄水池、灌溉管网、蔬菜体验园和包装车间。原本偏僻荒凉的小山村焕发出美丽宜居、产业兴旺的新活力。
沪滇协作项目——绥江县五福小学。(2022年8月2日摄)
“现在这里有美丽的村容村貌,有充足的产业支撑,人均纯收入达到17650元,比2018年刚脱贫的时候增加了34.9%。”农业村党总支书记田大江说,马刁自然村的山乡巨变,让村干部们深刻体会到了“同饮一江水、共筑小康梦”的内涵。
沪滇协作项目——绥江县中医院业务用房。(2022年8月2日摄)
马刁林千亩蔬菜示范基地。(2022年8月2日摄)
上海市闵行区投入真金白银,倾注真情实意,谋划真招实招,坚持真抓实干,2021年以来累计在绥江实施对口协作项目10个,下达上海市市级资金1.014亿元,项目涵盖了竹基地产业道路硬化、方竹种植、竹产业就业车间基础设施建设、医院业务用房、乡村振兴示范园、易迁集中安置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农贸市场、学校建设等多个领域,有力推进绥江乡村振兴的进程。
“东西部协作一直是党中央十分关心关注的工作,我们是本着‘绥江所需,闵行所能’的原则来开展东西部协作,项目以乡村振兴为主,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,通过招商引资带动绥江经济可持续发展。”张维是第11批上海援滇干部,挂职绥江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,他告诉记者,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沪滇协作,与绥江干部群众一道在乡村振兴、产业协作、消费帮扶等领域将沪滇协作向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推进。
来源丨新华社客户端
编辑丨 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中心
投稿邮箱丨szftgx@126.com
昭 通 市 人 民 政 府